为了加快我县肉羊产业发展步伐,科学合理建设湖羊圈舍是稳定提高湖羊养殖效益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棚圈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满足湖羊冬季怕冷的生理需求,以保证其表现出优异的生产性状和繁殖性能。
(一)基本原则
1.科学合理。羊舍建设要因地制宜,长远规划,综合考虑羊舍所在地的地形、气候以及资源条件,使羊舍设计达到通风、防湿及保温,符合湖羊的生物学特性,有利于羊的生产和福利化,有利于肉羊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2.经济节约。根据养羊者自身经济条件,提前做好经营投资预算,选择建筑材料要坚固耐用、经济实用,建造过程力求节约成本,切忌有钱建羊舍,无钱买羊和饲料。
3.清洁环保。羊舍环境应符合产地环境和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标准要求,羊舍周围50米以内无其它畜禽养殖舍等污染源。羊舍距离公路、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00米以上距离,远离高压线。
(二)选址要求
水源稳定,水质良好,电力供应充足,道路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利于组织防疫的地方,需要考虑周边是否有足够的饲草料种植基地或饲草料来源。羊舍用地要符合县乡土地使用规划的要求。
(三)规划布局
羊舍在建设布局上要同时考虑青贮窖、草棚的建设。在主导风向上,羊舍处于下风向,青贮窖(池)建设要靠近羊舍,便于饲草取用,草棚建在羊舍较远点的地方,便于防火。羊舍内净道(人和饲草料走道)和污道(粪便运输道)之间互不交叉污染。
(四)羊舍建筑结构与设计参数
1.羊舍面积
通常羊舍面积建造标准是:成年母羊0.8~1.0㎡/只,种公羊单间3~5㎡/只,妊娠、哺乳母羊1~1.5㎡/只,后备公、母羊0.6~0.8㎡/只的面积要求进行建设。
2.羊舍高度
羊舍要背风向阳,坐北朝南,即向阳的前墙要高、背阳的后墙要低。羊舍的高度应根据饲养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羊群大小而定,温暖地区为了夏季散热,空间高度在2.8~3米,寒冷地区空间高度在2.4~2.6米。羊舍内饲养密度越高,羊舍高度应适当增加,以利于羊舍的通风和采光。
3.羊舍门窗
羊舍的高宽应根据饲喂走道的宽度和高低而定,暖棚羊舍+活动场一般门宽1~1.2米,高1.8~2米。羊舍的窗户大小应与羊舍面积相协调,窗户面积不宜过大,设计时按窗户总面积占羊舍内地面面积的1/13设计,保证舍内有充足光线和良好通风,窗户距地面高度应在1.2~1.6米,以防止羊只损坏窗户。
4.羊舍地面
羊舍内地面以砖铺地为好,要求平整、干燥、以利于除去粪便和更换垫料。
5.饲槽
舍饲羊舍应建固定式饲槽,饲槽可用砖、水泥砌成,槽上宽35厘米、深18~25厘米,高于羊舍饲喂区地面40~45厘米,槽低为半圆形,以便于清扫,槽长按每只羊40厘米设计。
6.小气候环境
一般认为,气温在15~23℃之间,相对湿度在50%~70%,舍内鼻闻无臭味刺鼻的环境下,对羊群的生长发育最适宜,也有利于羊的呼吸、消化、体表被毛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在羊舍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羊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满足羊的基本福利需求。
7.运动场
运动场通常设在羊舍的南面,面积至少为羊舍内面积的1.5~2倍。运动场地面要干燥,呈斜坡形,排水方便。在我国南方地区,湖羊饲养场一般建造为高床漏粪地板式羊舍,不留运动场,但这只是南方地区的一种饲养方式,并不表示湖羊不需要运动场。从羊的生物学特性来说,让羊享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有利于钙、磷的吸收,能有效促进其骨骼发育,可使羊只变得更加健壮。所以,羊舍应根据当地具体土地资源条件修建运动场。
农户可建成“暖棚+运动场”、“窑洞+运动场”两种形式。围墙采取砖砌墙结构,坚固耐用。农户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原有房舍或旧庄老院进行改造,但改造圈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灭源3次以上才可以使用。
(一)青贮窖(池)
青贮窖(池)是长期保存作物秸秆饲草的一种固定设施,建造时宜选择地势高、排水好,土质坚实,周围无污染,取用方便的地方。青贮量的大小,要根据养羊规模大小和饲草数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青贮可存500~600公斤青贮饲料。
青贮窖下底宽3米,长6米,高1.68米(含高出地面0.18米),以上高长宽的尺寸为内径净尺寸。底面为10厘米厚的混凝土结构,底面落差为6~10厘米,不致使雨水倒流,墙壁为砖混结构(24),并用水泥砂浆抹面。青贮窖容积约为27立方米,可满足50只湖羊一年的青贮草饲喂量。
(二)草棚
草棚是保存作物秸秆等饲草料不受外界风吹、日晒、雨淋,卫生安全的一种固定设施。建造时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好,周围无污染,贮存、取用方便的地方。湖羊自养户每户需建一栋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草棚。草棚采用砖混钢架全封闭结构,地面为10厘米厚的混凝土浇筑,防止饲草料受潮发生霉变。同时留有通风窗,保证棚内空气畅通。
附:农户自养湖羊(10+1)项目棚圈建设示意图(一)、(二);
农户自养湖羊(20+1)项目窑洞棚圈建设示意图(一)、(二)。
青贮窖建设示意图。
50平方米草棚建设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