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经典绕梁,唱响皮影之乡;西北豪情汇聚,醉美环州故城。7月21日晚,“民歌经典·盛世环州”环县羊肉啤酒美食季系列活动——西北五省周边县(区)民歌展演在环州故城圆满举行。来自陕西、宁夏、青海等省的民歌艺术家们齐聚一堂,用嘹亮的歌声展现西北民歌的独特魅力,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本次民歌展演活动由环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环县文化馆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强西北五省周边县区文化交流,集中展示西北地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民歌艺术,推动各地民歌的交流对话,促进民歌艺术的活态传承,同时充分展示环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活动在开场舞《故城新韵》中拉开帷幕,随后,来自各地的民歌手轮番登台,既有《高楼万丈平地起》《军民大生产》等经典红歌,让现场观众重温红色岁月,再忆激情荣光!又有《皮影戏》揭开千年非遗面纱,《甘肃老家》道尽黄河儿女的赤子情。庆阳市陇剧院独唱演员李卓垠以《家在庆阳》《剪云裳》唱尽庆阳儿女的情深义重,来自青海大通县的李洪发老师以《雪白的鸽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把青海月光唱给西北听……不同风格的民歌在环州故城的夜空下交织,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以前这种民歌展演活动只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还是第一次在咱们环州故城亲眼看到,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这么多地方的民歌,真是大开眼界!”市民胡帅帅兴奋地说道。
此次活动不仅为各地民歌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广大群众搭建了了解西北民歌艺术的桥梁。“希望这样的活动还能够多多举行,让我们这些民歌歌手有共同的平台去探讨、交流和学习各地民歌”北京市音协会员、庆阳市声乐学会主席、陇东民歌传承人杨彦梅老师表示。
环县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歌资源丰富。本次活动不仅是民歌艺术的交流盛会,更是环县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环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
研究一下我国近几年肉羊养殖的肉质价格就会发现羊肉的价格一直是在稳定中不断上升,因此按常理来说养殖肉羊肯定是赚钱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养羊为什么赔钱?
1、肉羊饲料欠缺:
养羊户一般都不制作青贮饲料,整个冬季都是饲喂秸杆和粮食。由于营养水平跟不上,羊只个头小,饲养周期长,制约了养羊的经济效益。建议养殖户开辟青绿饲料专用地,种植串叶松香草、墨西哥玉米、黑麦草等牧草,除夏秋两季饲喂外,秋季收割后还可以晾制青干草或制成青贮饲料。
2、肉羊养殖圈舍过于简陋:
散养户或小规模养殖户,羊的圈舍过于简陋,冬季不能保暖,夏季不能隔热,舍内环境条件太差,达不到舍饲的要求,为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3、不重视肉羊场的消毒:
部分散养户没有消毒意识,长年不搞消毒工作。有些养殖户即使是消毒,也是用石灰之类撒撒。养殖户应强化消毒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搞好日常消毒工作。要轮换选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对羊舍、运动场、饲槽、饮水器、饲养工具及院舍进行消毒。羊舍消毒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进行彻底清扫。二是清水冲洗。三是用消毒液喷洒消毒。羊舍及活动场至少1个月进行1次消毒。当羊群发生疫病时应隔天消毒1次。
4、公母混养:
很多肉羊养殖户只有一个大的羊舍,不分大小、公母、弱壮,统统饲养在一个羊舍。有的密度太高。严重影响肉羊的生产性能。因此,建议养殖者将羊群细分,饲养在不同的圈舍中,并提供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圈舍中要保持有足够的槽位、活动空间和休息场地。
其他原因:
1,肉羊养殖成本的增高,很多大型肉羊养殖场,不懂肉羊养殖技术,规律。形成增长过快,投资过大,收益小。
2,在最近几年肉羊养殖场建设增加速度过快,形成小羊,母羊短暂的紧缺,影响大肉羊价格增涨过快。
3,一些大型养羊场,引种的时候价格过高,出售时候出现掉价。
4,肉羊饲养成本,在肉羊养殖场饲养成本过高,导致赔钱,这点至关重要,一般育肥肉羊,主要以草饲料为主,其次补充精饲料促进肉羊的生长。
5,养羊场盲目投资,自各地一些养羊场盲目投资,影响到各方面的技术不成熟,饲料短缺。
6,养羊的疾病预防,在很多肉羊养殖场缺少养殖技术和经验,有些肉牛养殖场、肉羊养殖场不注重预防和治疗,一些牛羊感染疾病无法治疗引起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025年上半年,中国肉羊产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调整特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羊出栏量、存栏量、羊肉产量均创近年同期新低,而羊肉进口量则逆势增长,形成"三降一升"的特殊格局。
这一现象背后,既有长期产能去化的累积效应,也有短期成本压力、政策调整和国际市场波动的叠加影响。
本文将从生产端、供应端、消费端和国际市场四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揭示行业运行的内在逻辑与未来趋势。
全国羊出栏1.32亿只!
五年同期最低,产能去化进入深水区
2025年上半年全国羊出栏量为1.328亿只,同比减少5.7%,创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分季度看,一季度出栏6760万只,同比减少6.6%;二季度出栏6520万只,降幅收窄至4.7%,显示产能去化速度边际放缓。
这一变化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因素:
1.存栏基础持续弱化:2025年一季度末羊存栏量降至3.0005亿只,同比减少6.9%,为近五年最低水平。能繁母羊存栏量从2023年的1.25亿只降至2025年的1.15亿只,直接导致可出栏羔羊数量减少。
中小养殖户因长期亏损退出市场,规模化牧场占比虽升至48%,但补栏意愿受成本压力制约明显。
2.养殖成本高企挤压利润空间:饲料成本占肉羊养殖总成本的60%-70%,尽管2025年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下降5.79%和5.46%,但舍饲模式下的综合成本仍居高不下。
以许昌市为例,活羊养殖成本约22-24元/公斤,而活羊价格仅22元/公斤,出栏一只60公斤育肥羊约亏损120元。这种持续的亏损状态迫使养殖户减少存栏规模。
3.政策调控与市场周期共振:环保政策趋严导致30%中小牧场关停,叠加"羊周期"下行阶段的自然去产能,形成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
2021-2024年羊肉价格持续下跌14%,2025年4月活羊价格同比下降11.18%,进一步削弱了养殖户的补栏动力。
全国羊存栏3亿只!
两年首现环比增长,行业拐点初现
2025年二季度末羊存栏量为3.0083亿只,同比减少6.2%,但环比增加78万只,增幅0.3%,这是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首次环比增长。
这一转折性变化释放出积极信号:
1.价格企稳提振补栏信心:2025年二季度活羊价格结束连续下跌趋势,全国集贸市场均价稳定在30.68元/公斤,同比降幅收窄至3.61%。
河北唐县等地肉羊价格从第7周的22元/公斤回升至第19周的23.55元/公斤,养殖户对后市预期改善,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补栏。
2.政策支持与金融创新发力:地方政府通过补贴政策引导产能恢复,如凉州区对新扩建肉羊养殖场给予最高30万元奖补,并提供贷款贴息。金融创新工具如"活体抵押贷款"试点,有效缓解了养殖户的资金压力,推动存栏结构优化。
3.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调整:屠宰加工企业库存消化接近尾声,对优质羔羊的采购需求增加,带动养殖户调整存栏结构。
2025年二季度新生羔羊数量同比降幅收窄至3.36%,预示未来6-8个月出栏量有望逐步回升。
羊肉产量210万吨!
四年同期最低,供给收缩成主基调
2025年上半年羊肉产量210万吨,同比减少4.6%,为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分季度看,一季度产量106万吨,同比减少5.1%;二季度产量104万吨,降幅扩大至5.4%,反映出产能去化对供给端的滞后影响:
1.出栏量与胴体重双重拖累:出栏量减少直接导致总产量下降,同时肉羊平均胴体重未出现显著提升。以河北省为例,育肥羊出栏体重维持在60公斤左右,屠宰率约45%,产肉效率未实现突破。规模化牧场虽在品种改良上有所投入,但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2.屠宰加工环节产能过剩:中小屠宰企业受进口羊肉冲击严重,2025年上半年进口冷鲜羊肉价格27.04元/公斤,较国内活羊价格低3.75元/公斤,导致部分企业限产或转型。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短期产能利用率不足加剧了产量收缩。
3.疫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2025年春季部分地区爆发小*反*刍*兽*疫,虽未形成大规模流行,但导致局部地区出栏节奏紊乱。防疫成本增加进一步压缩了养殖利润空间,部分养殖户选择提前出栏以规避风险。
羊肉进口量21.3万吨!
量价齐升冲击国内市场
2025年上半年羊肉进口量21.3万吨,同比增加4.7%;进口金额58.29亿元,同比激增27.6%,呈现"量增价涨"特征。
这一现象背后存在深层逻辑:
1.国内外价差驱动进口需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来源国因干旱导致羊肉减产,但通过基因改良维持产量高位,2025年对华出口占比超50%。
中*澳*自*贸协定将羊肉进口关税从2015年的12%-23%降至2025年的3.8%,2026年将实现零关税,进一步放大了价格优势。2025年5月进口羊肉均价26.87元/公斤,较国内羊肉价格低32.4%。
2.国内供需缺口持续存在:2025年上半年国内羊肉产量210万吨,同比减少10万吨,而全年消费量预计突破600万吨,供需缺口约50万吨。
进口羊肉在餐饮、加工领域的渗透率提升,尤其是预制菜、休闲零食等新兴市场对进口高端产品需求旺盛。
3.进口来源集中度风险加剧:澳大利亚、新西兰占中国羊肉进口总量的98.7%,2025年受干旱影响,两国羊肉出口价格同比上涨19.2%,导致进口金额增幅远超进口量。这种高度集中的进口结构使国内市场易受国际供应链波动冲击。
下半年价格预测与展望
周期反转中的战略机遇
综合产业周期规律与政策导向,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出现三大转折:
1.价格传导机制重构:存栏量触底与进口增量形成博弈,2025年二季度羊肉价格环比微涨0.2%,结束连续四年下跌趋势。
随着存栏结构优化完成,四季度活羊价格有望突破35元/千克,羊肉批发价回升至65元/千克,养殖利润回归合理区间。
2.进口量增速放缓:国际市场供应趋紧叠加国内产能恢复,预计全年进口量增速收窄至3%以内,进口依存度从2024年的11%降至10%。
3.产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25%,形成3-5家年出栏百万只的航母级企业。
2025年上半年肉羊产业呈现"产能去化、存栏企稳、进口激增"的复杂局面,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的关键转折期。
短期来看,存栏环比增长预示产能恢复启动,但完全走出低谷仍需6-12个月。中长期而言,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将成为核心驱动力,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是破局关键。
政策层面需进一步优化补贴机制,加强饲料供应链保障,同时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帮助养殖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只有实现国内供给能力提升与进口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才能构建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当下羊价高涨,但在选留种用公母羊的时候也不能乱留,滥留,只有挑选出优质的种羊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但很多羊友在挑选种羊方面的技巧还是很欠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选留优质种羊;
一、良种公羊的选择
1、看外形:体质结实,体型匀称,头大小适中,最好有倒“八”字形角,颈圆宽、长短适中。体躯呈矩形,胸宽,前胸突出,背平。后躯平直丰满。
2、看睾丸:正常的睾丸,触摸时两睾丸匀称坚实,有弹力,阴囊和睾丸有光滑而柔软的感觉。
3、看年龄:公羊一生中,繁殖年龄最强的时期为1~5岁。可以结合看口齿:门齿更换第二对,直至第四对乳齿完全更换为永久齿之间的时期是配种适时的年龄。
二、良种母奶山羊的选择
1、体格健壮,发育良好。高产母奶山羊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发育和强健的体质,这是母羊长期大量产乳的基础。
2、清秀的外貌。奶山羊的外貌体型与其泌乳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产的奶山羊,皮薄、骨细、身直、嘴大、胸深、形体大。前肢间距离宽,肋骨拱张、圆深,背腰宽大,腹部大而不下垂,尾部宽、长、平,构成大而深的后躯,但无肥胖的表现。
3、乳房大而有弹性。最好在母羊生第2~5胎期间鉴定一下,选用乳房紧凑、圆大的母山羊为种,淘汰乳房紧缩为圆球形或松弛、悬垂的母羊。
春秋季是病毒传染高峰期,大规模羊传染病经常是在秋季发生,在养殖生产中,养殖户一定要注意羊舍、羊床的养殖设备的消毒工作。用生石灰给养殖设备消毒的特点是较为方便,但需要我们注意一些问题。
消毒,是羊场最为重要的日常工作。最近在走访终端羊场过程中发现,很多育肥羊场在羔羊补栏前,习惯用生石灰给羊床消毒,主要是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也习惯了这样操作。
本人一线走访时发现,用生石灰消毒往往容易引起羔羊消化道、呼吸道、蹄部灼伤等问题,另外在撒石灰粉时会造成粉尘飞扬,容易使羊吸入呼吸道内,引起咳嗽、打喷嚏,甚至异物性肺炎等症状。
一、石灰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用生石灰干粉进行直接消毒。因为干粉无杀菌作用,石灰加水后生成氢氧化钙才具有杀菌作用,达到消毒目的。
2、石灰乳必须现用现配。因为配制后,时间长了,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变为碳酸钙而失去杀菌消毒功能。所以,必须现用现配。
二、使用方法
1、通常10-20份石灰,加水到100份,搅匀,制成石灰乳涂刷羊舍墙壁等。
2、用20%的石灰乳浸泡草包或麻袋,放于羊舍门口,使出入人员来往踩踏,消毒鞋底。这样可预防由出入人员携带来的病菌而引发疾病。
三、消毒时间
1、新圈舍投入使用前1周进行消毒。
2、旧圈舍清除粪便后随即进行消毒。
3、消除病畜病禽之后立即进行消毒。
结语:现代化养羊应屏弃传统落后的固有思维,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念,严格按照科学的饲养程序规范操作,在品种、防疫、营养、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养殖成功,告别以往靠天吃饭的高风险,高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