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养羊人来说,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母羊不让小羊吃奶了。特别是刚生下的小羊,由于小羊生长的主要营养都需要从母乳中摄取的,如果母羊拒绝或者抵触给小羊喂奶的话,由于羔羊摄取不到足够的母乳,其生长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了不说,感染疾病从而死亡的风险也会成倍的提高。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母羊带羔,远比我们人工抚育更有优势-------所以人为的适当干预,来改变这个现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母羊不认小羊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种:
1、母性差,或者护理经验不足。
这常见于第一胎的母羊,生下小羊之后,有的压根就不会去舔,有的不认,甚至有的还抵踩小羊羔。所以说对于第一胎的头生母羊,我们一定要在旁边辅助生产,及时帮助小羊羔吃上第一口母乳。大多数的母羊在第二胎以后,这样的情况就开始好转了。
有个别的母羊不管是第一胎还是第二胎或者第三胎,尽管奶水很好,就是不要小羊羔吃奶,这样的母羊就是典型的母性差,一旦确认了,处理掉吧,作为基础母羊来说,这样的羊是不合格的。
这里说一下绵羊,有个别的绵羊胆子是非常小的,产羔的时候压根就不让人在旁边。我碰到过的一个绵羊,下了两只小羊羔,由于一只小羊羔吃奶有点费力,我就抱着小羊羔辅佐着去吃奶,这下不要紧,这只母羊再也不认这只小羊羔了(估计是我抱的小羊羔身上沾了我的味道了吧),怎么矫正都不行,最后还是让这只小羊羔借奶长大了。
2、乳房炎或者奶水少奶水差。
这种情况常见于母羊生下小羊羔几天后,开始出现了不让小羊羔吃奶这种现象。原因就是母羊奶水太少或者有了乳房炎,这个一检查就能发现,因为小羊羔吃奶的时候母羊感到疼痛了,所以就下意识拒绝了小羊羔吃奶。乳房炎早期治疗的话还是非常好治的,晚期就比较麻烦了,常见的治疗药物就是青链霉素泰乐菌素。
奶水少的话,人工追奶吧,有药物有食物下奶,个人比较倾向于红糖大豆的下奶方式(往期有介绍类似文章,有需要的可在养羊指南公众号内搜索)。
3、别的羔羊偷奶吃。
建议下小羊羔的母羊,母子单独饲喂一段时间,一是母羊能更好地休息和补充营养,小羊羔能得到更好的抚养和照顾,另外一点就是防止别的小羊羔偷奶,对,你没听错,每个羊群里面总会有几只“不要脸”的羊羔偷奶,次数多了,母羊都会下意识地去驱除小羊羔了,无论是不是它的孩子。
常用的矫正手段,主要有下面几种:
1、对于刚生下来,母羊就不认羔羊的这种情况(或者生两只三只,不认其中的一只或者多只),建议将母羊的分泌物,如羊水母乳涂抹在不相认的小羊身上,这样有60%的概率能改变这种情况(因为母羊是通过气味寻找自己的孩子的)。
2、如果羊群中有另外的母羊也刚好下羔了,可以将另外的产羔母羊的羊水或者分泌物,涂抹在不相认的小羊羔身上,让它们相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干妈),成功率50%。
3、最常用的还是这种方法:如果母羊不认自己的小羊羔,那就单独将其母子圈起来,人工协助小羊羔吃奶,母羊不愿喂奶没关系,强制它喂奶,往往几天之后,母子就相认了,成功率90%。
4、如果上面三种方法自己嫌麻烦或者不好使,那就自己当羊妈饲喂吧,喂养小羊羔的时候个人建议牛奶(是奶牛挤下的新鲜奶)或者羊奶最好,羊羔代乳粉次之,米汤之类的最差,这个看自己的选择,说实话,如果人工饲喂的话,代价就有点大了,费时费神费力。
羊长期消瘦不仅会影响生产性能,而且抵抗力差更容易患病,相信这是一件让养羊户比较头疼的问题,今天则带大家看一下羊长期消瘦的原因及对策。
1、驱虫不彻底
羊长期消瘦首先便要考虑驱虫不彻底,甚至说很多中小养羊户根本不给羊进行驱虫,这样便会导致羊体内外寄生虫越来越多,羊摄入的营养不够寄生虫消耗自然会长期消瘦。这里大家或许会有疑问驱虫为什么不彻底呢?不少养羊户在给羊驱虫时多采用单一的驱虫药物,例如只给羊使用伊维菌素进行驱虫,而伊维菌素仅针对节肢动物和线虫有驱杀作用,这种情况下驱虫肯定不会彻底,还有便是驱虫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以及环境卫生等均可能使羊群驱虫不彻底。
羊群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驱虫才可以,可分别选择春季和秋季进行,驱虫时可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内服联合驱虫,或者采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混合粉剂、片剂内服驱虫,伊维菌素主要针对体外寄生虫,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则主要针对消化道寄生虫,若吸虫病、血虫病等高发区域还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驱虫。驱虫时一定要根据药物说明或兽医师指导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剂量,且最好先小群试验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大群用药,为了加强驱虫效果可于第一次驱虫后7~10天再次驱虫一次。驱虫期间一定要做好羊舍环境卫生工作,及时将羊舍内的粪污清理干净并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环境中的寄生虫及虫卵再次对羊造成感染。
2、胃内有异物
羊在采食中可能会吃进一些异物,例如塑料袋、泥沙、石子、铁器及羊毛等,这些异物滞留在羊胃肠内便会影响羊的食欲及消化吸收,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羊便会一直消瘦下去。先给大家说一下日常预防方案,首先喂羊的饲料一定要干净,不可夹杂有大量泥沙、石子等异物;其次羊场内不可随意丢弃一次性手套、塑料袋、绳子等塑料、尼龙或布制品,发现后一定要及时捡起来放到羊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最后一定要合理搭配饲料避免羊出现异食癖,当发现羊吃羊毛或其他异物时一定要加以制止。再给大家说一下羊胃内有异物的治疗方法,轻者可灌服人工盐、硫酸镁、硫酸钠及石蜡油等促进异物排出,重者则要考虑给羊洗胃和手术将异物取出。
这里单独说一下花生秧地膜的问题,现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多会使用地膜,花生秧收获后根部会附着有一定数量的地膜,草粉加工厂在对其进行加工时难以将地膜清理干净,羊长期采食带有地膜的草粉时地膜便会附着在羊的胃肠黏膜表面严重影响羊的消化吸收,而且采用缓泻药物难以将胃肠黏膜表面的地膜清除干净,因此这类羊最终往往只能淘汰。建议养羊户一定要选择无膜花生秧草粉,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购买花生秧自行加工草粉。
3、羊长期腹泻
有些羊长期处于消化不良或腹泻状态,这种情况下自然难以上膘长肉。第一是羊瘤胃菌群被破坏,众所周知羊是反刍动物需要靠瘤胃内的微生物对粗纤维饲料进行消化分解并合成菌体蛋白,若羊经口喂服抗生素药物便会对瘤胃菌群造成破坏,进而则会影响到羊的正常消化吸收;第二是羊长期且大量摄入酸性较高的饲料,例如青贮饲料、糟粕饲料及谷物饲料等,便会造成瘤胃酸过多甚至瘤胃酸中毒,这种情况下羊的消化机能也会受到影响;第三是羊患前胃迟缓、瓣胃阻塞等消化道疾病,不能较好的对饲料进行消化吸收利用;最后则是长期饲喂霉变或其他劣质饲料导致羊长期消化不良或腹泻。
面对羊长期消化率或腹泻导致消瘦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饲料质量及搭配方案,必须选择无霉变、无腐败、无冰冻、易消化的饲料原料,然后根据羊生产及生长对营养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当饲喂酸性较高的饲料时一定添加适量的小苏打中和饲料酸性;其次可以给羊饲喂一些健胃药物和益生菌制剂,主要用于兴奋瘤胃蠕动和为瘤胃补充益生菌;最后对于经改善饲料质量、搭配方案、健胃及接种益生菌等后仍腹泻的患羊,应寻找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例如止泻、抗菌及补液等。
4、羊营养不良
叨叨叨说了这么多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没有说,那就是羊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而导致消瘦。有个别养羊户认为羊只吃草便可以,平时仅给羊喂一些农作物秸秆充饥,放牧条件下羊可以吃到充足且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因此可以仅让羊吃草或少量进行补饲,而舍饲圈养的情况下羊仅吃农作物秸秆难以满足生产及生长对营养的需求,若其生产及生长对营养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便会出现长期消瘦的情况。再者便是羊虽然摄入了充足的粗饲料、精饲料可还是消瘦,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要考虑饲料搭配是否合理,羊在舍饲圈养的情况下特别容易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同样会影响到羊的正常生产、生长及膘情等。
放牧羊基本上不用考虑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的问题,平时以放牧为主晚上根据羊的膘情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便可以。舍饲羊的饲料搭配便有一定讲究,粗饲料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选择2~3种搭配到一起,最好不要选择单一的粗饲料,因为饲料搭配越全面营养才会越均衡,此外粗饲料最好进行加工处理后再喂羊以提高适口性和消化利用率。精饲料则需要将玉米、豆粕、麦麸等原料合理的搭配到一起,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精饲料搭配方案:玉米58%、豆粕23%、麦麸13%、预混料4%、小苏打1.2%、食盐0.8%,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预混料一定要添加,因为舍饲羊应摄入饲料种类少容易出现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而预混料便可以为羊补充此类营养物质。
农村有句话叫”家养三只羊,胜过一亩粮“,羊肉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风靡。而养羊业成为很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但是不少农户在养羊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到了自己的收益。
其实养羊除了知道专业的管理知识和喂养知识之外,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书上都没有写过的事项,这样你养出来的羊会比其他农户养的品质提高不少。
1、自繁自养效果好。很多养殖户都是去集市买小羊回来养殖,但是这样买到的小羊品质参差不齐,生长慢,效益差很多。但是如果自己家里有几只母羊,自繁自养的话,品质有了保证,经济效益也就有了保证。
2、改良杂交效果好。一般来说本地山羊生长缓慢,个头小,经济效益不高。如果能与波尔羊进行杂交,生下的波尔羊个头大,出肉率高。
3、防疫灭虫效果好。买来的羊一定要打防疫针,并且要驱虫,不然羊会生病,容易死亡。一般来说养殖户每年的3月和9月都应该给羊打羊四联苗。
4、消毒效果好。这里的消毒不是指对羊的消毒,而是养殖户应该注意对羊舍环境、工具、工作服之类的消毒。
5、喂适量添加剂效果好。很多养殖户一提到添加剂就色变,其实大可不必,适量的添加剂是允许的,因为只喂草之类的,羊的生长非常缓慢。
6、出栏及时效果好。一般来说羊的喂养时间大概是四个月,长到20公斤后就应该及时出栏。如果长到20斤以后还在喂养,不会得到太大的经济效益,因为不会增重太多。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农业发展给予了很多支持,很多以前在外打工的农民都纷纷回到家乡开始了种植和养殖业。因为国家不仅给予了一些福利政策,很多地方还专门设立了技术支持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很多以前很贫困的农户都通过这些农业发展摆脱了以前的贫困生活,都生活的越来越幸福。
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是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就拿养殖来说,很多农户通过自己几年的养殖,俨然已经成为了该养殖项目的专家,因为他们天天都在和自己养殖的动物打交道,非常了解此类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些养羊的经验,主要是舍饲养羊方面的几个要点
常见养羊八大误区
一、随意搭建羊舍
首先是建舍选址不合理,一些农户把羊舍建在低洼、潮湿、背阴、闭塞的地方,不利于羊舍排污、防潮、保暖和通风。其次是圈舍过于简陋,冬季既起不到保暖作用,夏季又不隔热、遮雨,舍内环境条件差,达不到舍饲的要求。搭建羊舍应选择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水电条件较好的地方。最好建面南座北的半封闭羊舍,羊舍前边留10~20平方米的饲喂区,安装固定饲槽和饮水器皿。寒冷地区用塑料薄膜扣棚,可以提高羊舍温度4~7℃,以促进羊只冬季生长。
二、同舍混养
受传统放牧养羊习惯影响,大羊小羊、公羊母羊、弱羊壮羊、病羊健羊同舍混养在舍饲户中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把山羊与绵羊混养在一起。这样饲养管理,很难满足不同年龄、品种、性别、体况羊只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需要,最终造成小羊长不大、弱羊长不壮、病羊好不了,种羊滥交滥配等许多不良后果。舍饲养羊应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把不同年龄、品种、性别、体况的羊分舍饲养,设立专用的产房、羔羊舍、肉羊舍、母羊舍、公羊舍、病羊隔离舍,并配以相应饲养管理方法。
三、不做舍外运动
实践证明,适量地舍外运动对舍饲羊生长发育、交配繁殖有极其重要作用。一般舍饲小尾寒羊每天要保持1.5公里的运动量,山羊比绵羊还要多些。目前,一些舍养户片面地认为舍养不用放,把羊当作猪养,整日关在羊舍里,很少到舍外运动,引起羊只生理机能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母羊发情不明显、配孕率低、难产。公羊性欲减退、精液质量差、影响种羊繁殖性能。二是羊只体质差,抗病力弱,易患感冒、消化不良、中暑、传染性疾病。因此,每天要保持羊有充足的运动,才能促进羊的新陈代谢,增强食欲,保持正常繁殖,防御疾病。
四、饲养密度过大
羊属反刍动物,一天中要有较长时间用来采食饲草、进行反刍。所以,圈舍中要保持有足够的槽位、活动空间和休息场地。据有关资料介绍,每只舍饲绵羊需要有1.5~2.5平方米的羊舍面积,每只山羊则需要有2.0~3.0平方米的羊舍面积。在生产中,部分农户舍饲养羊密度过大,羊只拥挤,相互争夺槽位,相互践踏,极易引起羊只营养不良、母羊流产、羔羊生长受阻、外伤等不良后果。
五、近亲交配
绝大部分舍养户对种羊管理非常粗放,既未给公羊配带耳号标识,也未作配种记录,随意选择公母羊进行配种,人为造成近亲交配。其中的一些母羊由于近亲交配,常常产下畸形胎、死胎、弱羔,给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定期从外地调换种公羊,给种用公母羊配带耳号,编制配种档案,详细记录配种羊编号、配种时间、配种方式、产羔情况,有计划地控制公母羊本交,是避免羊只近亲繁育引起品种退化的重要措施。
六、很少喂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羊特别喜食。然而大多数舍饲户却忽视了这点,终年基本上只喂羊干黄玉米秸粉,仅在夏秋雨季喂给少量的青绿饲料,远远不能满足羊对青绿饲料的需要。在饲喂维生素类添加剂不足情况下,往往会引起羊维生素类缺乏症的发生。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有均衡的青绿饲料供给,舍养户应开辟青绿饲料专用地,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鲁梅克斯等牧草,除夏秋两季饲喂外,秋季收割后还可以晾制青干草或制成青贮料,或可种植玉米青贮,供羊长年饲用。
七、消毒意识不强
消毒是控制和防制疫病发生、传播、流行、净化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据调查,目前绝大部分舍养户消毒意识淡薄,不懂消毒知识,不会使用消毒药剂,长年不搞消毒工作。其中还有一些规模舍饲户,虽然建有消毒池、消毒室,墙上贴有消毒制度,购买了消毒药品和器械,但也成为了摆设。应强化消毒防疫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搞好日常消毒工作。要轮换选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对羊舍、运动场、饲槽、饮水器皿、饲养工具及院舍进行消毒。
八、精料调制太简单
这是目前舍饲养羊户普遍存在的问题,舍养户补饲精料只喂未经加工的玉米或者小麦,造成羊只营养摄取不平衡,饲料浪费,无形中增加了饲料成本。精料配制应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羊的营养需要配制,除要有一定量的玉米外,还要按比例配合豆粕、麸皮、鱼粉等蛋白饲料。此外还要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
养羊五字方针
1场
指畜禽生产的场所,包括养殖基地、养殖场、农户的养殖舍等,这是从事畜禽生产最基本的条件。羊的生活习性是喜欢干燥、清洁,厌潮湿、污秽环境。当前,有些农户羊舍较为简陋,光照、保温、饮水、排污等设施简陋,无法满足标准化、规模化的舍饲饲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羊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生长。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羊舍内要求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地形因地制宜建造不同类型的羊舍,如楼舍、高床饲养。高床舍饲有利于羊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利于粪尿的清除处理,减少疾病的发生。羊舍可以采用木条铺设,间隙适宜、建造配套合理的排污设施。建立高床舍饲养羊,在结合人工种草和农副产品粗加工可实现舍饲养羊规模化,在多地山羊高床舍饲养羊成了发展草食牲畜的“亮点”工程。该技术是对传统养羊模式的改造和创新,是山羊养殖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可以大幅度提高广大农区和丘陵地区养羊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2种
俗话说“母羊好,好一窝,公羊好,好一坡。”引种中可结合当地情况引入适合的山羊品种或绵羊品种。近年来,红河州不断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在生产中以本地黑山羊为主,兼顾其他地方优良品种,实行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在市场的引导下,各地养殖户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并且自发引进了波尔山羊、萨能山羊、努比亚山羊、关中奶山羊等优质肉羊、奶山羊品种以及肉用绵羊小尾寒羊品种。同时,优化地方畜禽品种,对良种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如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
引种前须要制定引种计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引入品种、代别及数量,掌握引种时节(盛夏不易引羊,因天气炎热多雨,长途运输会对羊只造成极大损伤),针对波尔多山羊,由于价格较高,因此考虑可先少量引入,为下一代再配种时更换公羊。
在良种纯繁推广力度方面,开展牛羊胚胎移植示范推广,先后在泸西县、弥勒县等地与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进行了萨能奶山羊、杜泊绵羊的胚胎移植,共移植萨能奶山羊103只,产羔羊46只;移植杜泊绵羊102只,产羔羊50只,胚胎移植技术对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牧业生产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3粮
饲粮是羊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合理加工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羊饲料来源广泛多样,野草、野菜、干草、秸秆、农副产品、谷物及其它饲料等都可以供其食用,对粗纤维的消化率比牛高3.7%~29.1%,草质越老,优势越明显。可以大力推广青贮氨化饲料、牧草种植、生物发酵饲喂等方法。对于南方来说,可以用冬闲农田种植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等优质牧草,进行干燥调制饲用;也可把干稻草进行一定的粗加工,比如稻草氨化,可用尿素或碳铵氨化处理,如每50 kg干稻草可加碳铵5~6 kg,水15~20 kg左右,氨化时先把稻草根部切去15 cm左右,剩余部分切成10~15 cm长度,便于操作和减少浪费,氨化后的可以提高稻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这是根据羊的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以及日常饲喂的青贮饲料通过切碎,在加入其它营养添加剂后混合的一种营养全面、便于饲喂的饲料,可以促进羊的标准化饲养。
4管
在经营管理中有人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在养羊生产中,加强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及配套技术推广,可以提高养羊业质量和效益。饲养管理中按不同生产方向和生长阶段合理组群,加强管理。饲养管理中主要分为种公羊、繁殖母羊、育成羊及羔羊的饲养管理等,管理中羔羊培育不容忽视,饲养管理要抓好三关:初生关、补饲关、断奶关。羔羊是指初生到断奶,其特点主要为:一是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初生时期羔羊前三个胃的容积较小,没有消化粗纤维的能力;二是体弱、抗病能力差,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三是出生后3个月内生长发育快。在此期要求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培育的羔羊体型良好,加强泌乳母羊补饲使母壮儿肥,及时做好羔羊补饲,母仔精心照顾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羊群的采食状况、精神状态等。健康的羊只精神活泼、步态平稳,野外放牧时不离群,不掉队,饮水时争先喝水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保证羊只健康生长。
5防
搞好羊病的预防工作,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饲养在先”的原则,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生产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性最大,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防疫、卫生消毒等制度,定期对饲养环境、圈舍做好消毒工作,使用的消毒药品应安全、高效、无残留、无公害。
要做好羊场及圈舍卫生,严格执行相关防疫措施;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养殖场的环境消毒、人员消毒、羊舍消毒、用具消毒等;按要求做好羊群的免疫接种预防及定期驱虫工作,如羊痘、羊口疮、羊快疫、羊猝狙、羔羊痢疾等,对羊群危害很大,应做好预防工作,保证羊群的健康生长,提高养羊效益。
下午放羊半天的好处有:
1、有半天的空闲时间可以处理一部分事情。大家都知道放羊的不管刮风下雨,晴天阴天都的出去放羊,一年365天天天不缺,所以大家一般都留半天时间出来处理各种事情。
2、每天只放羊一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羊饿了一夜和一上午。外出放牧时采食速度比较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吃饱。同时,羊的肚子会撑得很大,也就可以采食更多的草料。
再谈谈缺点:
1、羊饿了一夜一上午第二天出门是羊跑的太厉害,乱跑。
2、一次大量采食草料,对羊的胃来说负担很大。不利于反刍消化。下午放羊是撑得要死,上午饿的要死,属于饮食不规律。
对于放羊的来说,羊乱跑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弄不好还糟蹋别人的庄家,所以这本人一直感觉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延长放牧时间是可以解决吃饱问题的。
然后最近新买了一群羊,买之前人家是上午和下午各放2个小时。羊很听,不乱跑。膘情也不错,回来到我这后,我下午一点出去放牧,五点回家。放牧四个小时,羊也能吃的很饱。第一天羊很老实,不乱跑。第二天就不行了,跑的比较厉害,出门了到有草的地方就开始跑,有好草也不好好吃。
到第三天有时间特意早上九点出去放,十一点回。下午三点出5点回。感觉羊乖多了,路上走的慢,吃草的时候只要有草就在一个地方吃,不乱跑。因为上午出门时是半饱的,放两个小时候已尽八成饱了,回家消化四小时,下午再放两个小时就十成饱了,大摇大摆得就回家了。后来陆续改变过几次放牧次数,感觉一天放两次对羊来说要好很多。同样是在山上呆四个小时,一天放两次虽然羊吃草的时间少了一个来回走路的时间,但却吃了更多的草。
所以总结一下个人经验。在草好的情况下,建议一天放两次,上午尽量避开露水草,下午避开高温。草不好的时候一天放一次,尽量延长放牧时间。有条件的在放牧之前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