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饲草动态 >> 正文
默认
打印文档

曲子镇:玉米秸秆“草垛垛” 变成饲草 “香饽饽”

2022-11-09 00:00 来源:环县政府网 作者:管理员 编辑:管理员 点击:3631

近日,在曲子镇孟家寨村的农田里,玉米秸秆打捆机在田间轰鸣作业、来回穿梭,遍地的秸秆被打捆机“吞”下,经过除尘、压实、打捆,变成一捆捆方方正正的草方墩,依次摆放在田地中。


“玉米秸秆是我们常用的饲草,以前饲喂牛羊还得拉回去铡碎,很是麻烦,有了秸秆打包机后,我们直接打包拉回去,放在院里也整齐,饲喂家畜也方便,省心又省力,多余的还能卖给合作社,带来一部分收入。”孟家寨村村民马志建说。

今年,环县西沟众鑫农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考察,引进了三台玉米秸秆打捆机,分片区优先对曲子镇沿川4村和合道川2村的玉米秸秆进行打包回收。

玉米秸秆饲草化回收利用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了耗费人工捡拾和秸秆焚烧之忧,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还能直接“变现”,增加村民额外收入。

“通过秸秆打捆回收,一亩地玉米秸秆能打包11个左右,种植户每亩地可以增加50元左右附加收入,同时,相较小麦秸秆每吨节省饲草成本200元以上,减少了养殖户饲草成本。”曲子镇西沟村党总支书记刘小兵称。

近年来,曲子镇坚持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作为推动草畜产业提质增效、消除农村火灾隐患、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发展循环高效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构建政府、合作社与农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广大农户通过青贮氨化、打包打捆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实现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升值。

同时,鼓励和引导秸秆收储企业与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及早对接,对秸秆进行统一收集、储存、运输,进一步提高秸秆收储组织化程度,杜绝了非养殖户弃草、焚草、回院上房现象的发生,有效遏制大气污染,持续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效果,有效破解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顽疾”,让秸秆摇身一变成为保生态、促增收的“香饽饽”。

“玉米秸秆饲草化回收利用拓展了产业链、价值链,顺应了秸秆利用的顶层政策要求,让农民头疼的秸秆‘草垛垛’,变废为宝,成了饲草‘香饽饽’,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变成了圈舍里牛羊的好‘口粮’,为发展养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饲草,降低了养殖户的成本,最大限度减轻秸秆对乡村人居带来的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曲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国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