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卸了地,匆忙吃完午饭,就吆羊出山。一百多只羊争先恐后地挤出圈门,蹄躈琐碎地敲过积年累月踩踏得无比坚硬的羊路,头羊雄赳赳地带领群众簇拥前行。
到草场羊群撒开后,四大就选择走在峁头岭弦的制高点上,预见羊群走势把控全局。他蹲在峁头土坎上,点燃一支旱烟,烟圈在眼前的空气里散开了,他向村庄遥望一周,就见阳台三大的羊群已在远山,阴庄大爹的羊群正出圈。今天自己是第二个出山。
早上一套地,下午一群羊,是父辈的日常。要使羊群出山早就要卸地早,但一套地要耕的面积不能少,要卸地早就要套牛早,于是父辈们比赛着过日子,春耕夏作天不亮就套牛,起鸡叫睡半夜是经常的。但谁也不能天天最早,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四大就是我父亲,我小时侯家乡有这样的称谓习俗。父辈们既种庄稼又放羊,自称“庄稼汉”或“放羊汉”,我知道这自称是谦卑的,其实他们无论做庄稼还是放羊,都是“把式”,“硬汉子”。
村庄人口多的家庭大都养羊,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羊。羊是主人的子民,民以食为天,那么最要紧的是让羊吃好草喝清水决不能饿着。常常村里的羊群还都没出山时,四大就强调把羊早点吆出山,比如暑假我们替四大放羊,他在地里忙农活。我们往往惧怕炎夏烈日毒辣地烤晒,瓶里灌的水早喝完了,血液都要渴干了,还怕突降暴雨山洪卷走了羊群等等,这时就从心底敬佩父辈们的担当和经验。我们如果表现不够勇敢,或拖延着出山迟了,必定受到四大严厉的呵斥,训骂我们懦弱懒惰。
村里的羊群上圈都很迟,无冬所夏,夜色很深时羊群才排着长队上圈。夏天或秋天的傍晚,习习凉风带走了烈日的酷热和奔波的疲惫,远山已模糊在夜幕中,四大并不赶羊上圈,却说羊长着夜眼,黑夜仍能认草。羊群在杂草丰茂的山洼里匆忙地享用晚餐,夜静静的,清晰地听到羊们争先恐后“噌噌噌”的啮草声。这时四大很满意,用口哨唏嘘着道情,是要给羊群的晚餐烘托一层音乐气氛吧。
即使下雨天,羊决不能挨饿。秋雨连绵的日子,雨水把牧草洗涤得青翠,羊群“噌噌噌”地啮食带水的牧草。时光有些寂廖,父亲就唱着信天游或道情,头戴 “人”字形蓆芨大草帽 ,雨衣草鞋,“青若苙,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整天淋在小雨中吟唱这漫漫时光。
二
家乡环县地处陇东北部黄土丘陵,山大沟深、梁峁叠嶂 ,适合放牧。羊群一出圈,就在奔走中觅食,在运动中成长,不像蒙古大草原或英格兰平缓山丘上的羊,眼前四季绿草如茵,无需奔走觅草。家乡的羊个个都是登山运动员,人迹罕至之处,羊肠小道遍布。所以它们筋骨强健,肌肉发达。
羊群的另一“体育”比赛,就是“打头”。吃饱喝足后羊也进行游戏,或撒欢取闹或以羊言兽语调情,而最有趣的是“打头”。
绵羊,特别是羝羖或羯羊,体型硕健、角大力劲,气势最为壮观。刚开始双方怒目相向、森严壁垒,但不开战,却要各自后退十米开外(叫扯蔓),以退为进、蓄势而发,继而迅疾前驱、倏尔冲刺、势不可挡,终于惯性碰撞,头角相击,溅出火花。且越战越犟,难分难舍,有时斗到头角流血还不罢休。直至一方认输才罢。
山羊与绵羊迥异,尤以骚羖或山羯羊为典型。一开始双方亦怒目而视,严阵以待,势不两立;少顷,二者均后腿登地,前身腾空而起,待达到最高点,几乎全身竖直 ,于是,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头角碰撞,亦溅出火花。如此反复若干回合,直到一方认输、迅疾逃离为止。
它们的比赛里也含有自然选择的道理,种羊越强键,群口越兴旺。
更有趣的是羝羖和骚羖打头。本是两个系列 ,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况且作为种羊各有互不相干的交配群体;然而毕竟同处一圈,抬头不见低头见,久而久之难免会引起点什么摩擦,加上它们本来就素不相能,于是偶尔也就不免要见个高低。让人捧腹的是,双方拿起架势就要开战,缘于种族经验,羝羖还是先要后退,退而后进,骚羖却是后腿登地腾空而起,习惯不同,动作不在一个频道,往往几个回合都闪了空,打不成头对头、角对角的碰撞。最后只好浑身乱羝一阵,或大概自觉无趣,就不了了之、不打也罢了。
这样的运动游戏,在牧场、羊圈、羊路都可以随机进行,也给牧羊人单调的日子带来了乐趣。
三
养羊是我们村庄很多家庭的主要生产生活资料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乡亲们说羊粪是世界上最好的肥料,只要雨水好,庄稼就无比茁壮地生长。化肥越施地越薄,羊粪越施地越壮,化肥当年有效,羊粪多年有效。当小麦抽齐了穗,微风拂过,波涛汹涌,村庄的麦田成了绿色的海洋,乡亲们心情舒畅,那些绿油油颜色最深的麦田都是羊粪种的,碧浪里翻滚着羊粪的功劳。秋田也一样,绿油油的玉米、高粱、豆子,颜色最深长势最好的,都是羊粪田。
羊,浑身是宝,皮毛绒都非常贵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人都穿皮袄、皮裤,棉衣里也装羊毛掺棉花, 数九寒天不受冻;每家的炕上都铺着羊毛擀的沙毡或绵毡,被子里面装羊毛胎子,保暖好。不管谁家娶儿媳妇都备下一条雪白崭新的双人绵毡,中间镶嵌着耀眼朱红的中华结,人生最隆重的仪式,一对新人衣着簇新踏上雪白的绵毡拜天地 ,绵毡和新人都非常鲜亮。
现在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村里人把羊的皮毛绒都好价卖掉,再买回科技含量高、更舒适的衣物用品。
羊绒最昂贵。山羊才有绒,绵羊没有。一只山羊一般可搔一斤左右绒,正常每斤200元左右。现在政府引导,合作社引进的良种绒山羊,有体大健硕者可搔三四斤绒。经精纺加工后含羊绒的衣物,那档次和价格就提升得高了。
因为羊绒金贵,曾有财迷心窍的不法商贩,从乡亲手上收到好绒,挖空心思掺假。有一贩子把羊绒悬挂起来,底下用大锅把盐水煮沸,以蒸汽渗透羊绒以增重量;另一贩子将羊绒撒开给里面筛入少量干水泥,颜色与羊绒极似,以蒙混过关。最终当然都是弄巧成拙,盐水蒸汽、水泥受潮凝固后就把优质的羊绒白白糟蹋了,没人要就烧到手里了。
家乡的牧草品类独特。环县北部广大的草场里,有一种细枝细叶的地椒椒草,是羊贪食的牧草,也是一味中药,吃这种草的羊,肉就不腥不膻。家乡的羊肉,肉质劲道,肉味鲜美,驰名天下。
四
现在家乡父老的子孙辈,秉承“放羊汉”的基因,并与时俱进,加盟养羊合作社。我一个朋户(特定历史时期的旁姓族人)侄子,是畜牧兽医专业大学生,他总结近年搞养殖经验,乘着政府惠民利好的东风, 兴办羊场、成立专业联合社,已有一百多农户加盟,现有存栏几千只良种山羊,种植了上万亩紫花苜蓿等饲草。
年轻一代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化手段发展养羊产业。
侄子的羊都有“身份证”。羊耳朵上有“二维码耳标”,用便携式数据采集器一扫,扫描仪上就显示这只羊的产地、牧主、免疫时间、疫苗、防疫检疫负责人等所有信息。
合作社通过微信快手等途径推送信息,利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销售产品,家乡的羊皮、毛、绒、肉等,都可远销全国各地。就连羊粪也能远销外省价值不菲,只要考察好销路,通过物流货运把精细纯粹的羊粪输送到外省粮食基地或养花、育苗基地,收益很好。
家乡的羊群越来越大,乡亲们的养羊事业正在步入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年轻一代正是扎根在家乡这片淳朴的黄土地上的致富路上的追梦人。